王萍,陕西宜川人,文学博士,原必赢766net手机版文学院教授,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所长,必赢766net手机版学科带头人,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,中国傩戏学会会员,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专家论证委员会委员,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。曾在西北师范大学完成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、教育硕士学位。2009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博士学位。专业:戏剧戏曲学,研究方向:戏曲社会学、戏曲民俗、京剧流派等。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,优秀共产党员。在学校主要从事大学语文、美学、戏曲史、戏曲文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,主课“戏曲文论”曾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、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及成人学院学生讲授。近年应广东海洋大学艺术学院、海军驻湛江某部队、甘肃省图书馆“周末名家讲坛”、《甘肃经济日报》社、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、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单位先后作题为《传统戏曲与中国艺术》、《戏曲民俗漫谈》、《京剧文化》、《古代戏曲文论导读》等学术讲座。
近年在《戏剧》(中央戏剧学院学报)、《舞台艺术》(人大复印转载)、《戏曲艺术》、《戏曲研究》、《甘肃社科》、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、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、《民族艺术研究》、《石河子大学学报》、《中国戏剧》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5篇,在《人民政协报》、《文艺报》、《中国文化报》等全国性报纸发表文章8篇,其中京剧流派方面的研究被《人民政协报》誉为“国内京剧理论研究的重要学者”。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个,省级项目2个,完成校级项目1个。承担《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》书刊的约稿、审稿等工作。博士论文入选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“全国艺术专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及出版”名单,论文专著多次获省厅级奖励。
1.主持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“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——以甘肃、陕西民间小戏为主要研究对象”(项目编号为11EB129)。
2.主持2013年甘肃省科技厅第五批科技计划(创新引导计划)项目“数字化技术在甘肃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中的应用研究”(项目编号:1305ZCRA159)。
3.主持2011年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项目“陇东道情皮影戏在地方典祀中的作用、功能及其艺术形态研究”(项目编号为1111-07)。
4.主持必赢766net手机版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“甘肃民间小戏祭祀仪式研究”(自动结项)。
1.《明清以来甘肃神庙戏场考察》,《戏剧》(中央戏剧学院学报),2014年第1期。
2.《民间祭祀演剧空间的构建——以明清甘肃庙台戏场为例》,《戏曲研究》,89辑(2014年第1期)。
3.《河西卫所建置下神庙戏场的时空分布及其文化特征》,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14年第5期。
4.《配祀戏场正祀化倾向考察——以明清甘肃配祀戏场为讨论对象》,《民族艺术研究》2014年第5期。
5.《京剧文献整理、开拓的里程碑——<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>(清代卷)评介》,《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》,2014年第2期。
6.《敬重历史的审美契约》,《文艺报》,2013年3月8日。
7.《皮影戏展演仪式结构的文化阐释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,2013年第1期。
8.《民间小戏“神仙道化”剧展演功能刍议》,《石河子大学学报》,2013年第2期。
9.《论21世纪戏曲导演的艺术自觉》,人大复印资料《舞台艺术》2013年第2期。
10.《民间小戏中的信仰色彩》,《中国文化报》,2013年7月15日。
11.《论谭鑫培感伤美艺术》,《人民政协报》,2013年4月27日。
12.《京剧老生“前三杰”艺术》,《人民政协报》,2012年6月25日。
13.《晚清社会心理与京剧老生“前三杰”之流派艺术》,《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》,第八辑(2012年)。
14.《剧目正剧化:元杂剧末行士人君子形象建构的文化自觉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1年8月18日。
15.《舞台上的儒家士人君子》,《人民政协报》,2011年6月27日(理论全版)。
16.《四海一人谭鑫培——看谭鑫培艺术及其流派传播方式》,《人民政协报》,2011年3月28日。
17.《元杂剧“末”行脚色经典性建构刍议》,《戏曲研究》,第82辑(2011)。
18.《论20世纪初谭鑫培艺术文化之有效传播》,《戏曲艺术》,2011年第1期。
19.《戏曲老生行当的文化原型解读》,《戏曲艺术》,2010年第2期。
20.《民国初谭鑫培艺术流派传播特点》,《中国戏剧》,2010年第8期。
21.《艺人应提高生存共同体意识》,《人民政协报》,2010年1月11日。
22.《二十世纪初京剧流派理论研究解读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,2009年第1期。
23.《近代学术转型下京剧流派理论研究刍议》, 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9年第2期。
24.《论民国时期京剧流派的理论建构》,《戏曲艺术》,2009年第1期。
25.《两个维度:民国京剧流派理论研究》,《大舞台》艺术月刊),2009年第1期。
26.《民国时期京剧流派文献史料研究》,《戏曲艺术》,2008年第3期。
27.《撑起家园的蓝天——看湖北现代花鼓戏< 十二月等郎>》,《人民政协报》,2007年4月30日。
28.《刍议甘肃民间小戏中的“神仙道化剧”》,《艺术人类学与文化遗产研究》,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13:476.
29.《皮影戏演出仪式的结构特征与象征意义解读——以甘肃皮影戏为例》,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》,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12:508.
30.《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追求》,《甘肃教育》,1997年第2期。
31.《21世纪戏曲导演的艺术自觉刍议》,《当代戏曲导演论文集》,北京:中国戏剧出版社,2012年版。
32.《20世纪初京剧流派理论研究回顾》,《京剧与现代中国社会——第三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(下),北京:文化艺术出版社,2009年版。
1.《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》,北京:中国戏剧出版社,2010年6月版。
2.《清末近代的戏曲理论批评》,赵建新、陈志主编《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简史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4年6月版。
1.系列论文《甘肃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》获“2014年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”三等奖。
2.论文“民间祭祀演剧空间的构建——以明清甘肃庙台戏场为例”获2013年第六届中国海宁·王国维戏曲论文三等奖。
3.专著《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》获2013年“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”三等奖。
4.专著《京剧老生流派崛起的社会心理研究》获“2012年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”二等奖。
5.论文“元杂剧‘末行’脚色经典性建构刍议” 获第五届中国海宁·王国维戏曲论文三等奖。
6.读博期间,获得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颁发的“科研之星”奖,并获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“庄汉生奖学金”。
7.2004年获得由甘肃省文化厅颁发的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奖。
8.2011年被必赢766net手机版文学院评为“优秀论文指导教师”。